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,
在這個暖意融融的春日,
我們迎來了第114個
“三八”國際勞動婦女節。
我們紀念“三八”國際勞動婦女節,
一是為了紀念、致敬先輩;
二是告訴當下的自己做個欣然的勞動者:
我勞動,我奮斗,我自豪;
我是婦女,我追夢,我自信!
在此,斯正咨詢向全體女同胞
送上誠摯的節日祝福,
向身邊的每一個“她”
致以深深敬意!
一、節日的由來

1909年3月8日,美國芝加哥萬名女工走上街頭舉行示威游行,她們要求縮短工時,要求增加工資,要求獲得選舉權,并喊出了象征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“面包加玫瑰”的口號。這是人類歷史上女性第一次舉行游行示威,為了紀念這一活動,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聯大會決定自1911年起,每年的3月8日為“國際勞動婦女節”。
新中國成立當年,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令全國,將“國際勞動婦女節”確定為中國婦女的法定節日。這個節日得來不易,所以,它就是3月8日“國際勞動婦女節”,不是什么女神節,也不叫女王節。節日是紀念,是對目標與精神的弘揚,所有初心應當在這一天和它前后的每一天里被銘記與踐行。
二、“女”字的魅力

作為中華文化“源遠流長”的見證,漢字對于中國人,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,都至關重要。我們的“女”字初文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,是最古老的漢字之一。“女”字的發源及重要意義可追溯至中華遠古八大姓,“姜”姓、“姬”姓、“姚”姓、“姒”姓、“妊”姓等。
在甲骨文中,“女”字抽象地描繪了一個女子跪坐、雙手放在胸前的形象。當時某位溫婉嫻靜的女子,便是這“女”字的起源和縮影。有趣的是,經過數千年的字形演變,“女”字不再像是跪坐的女子,而更像是站立的女子!現代漢字中,“女”部字更有了新的時代意義。
“姥”是傳承遠古基因的女性;“奶”是內心有容乃大的女性;“媽”是敢于馳騁奮戰的女性;“婦”是能夠推翻大山的女性;“姨”是鏟荊棘平坦途的女性;“姐”是生來就是燈塔的女性;“妹”是奮力奔向未來的女性。我們不再為“稱作婦女”感到羞恥,不再為“生而為女”感到自卑,而是如花在野,真誠坦蕩。
三、新時代賦能

在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歷史長河中,時間的坐標上留下了巾幗英雄的無數傳奇故事;厮莨沤,國家發展、民族興旺、社會進步,都離不開女性的巨大力量。
兩會欣逢婦女節,會場上出現了更多的女代表、女委員身影,積極建言獻策、共議國是。女性符號在政治生活圖景中自然流動,是當今中國社會性別平等的生動寫照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我國廣大婦女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和努力,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。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,振奮龍馬精神,發揮“半邊天”作用,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,做出巾幗貢獻!
歲月輾轉成歌,時光流逝如花,
別人也許會給你許多條條框框,
但只有你自己才能定義自己的模樣!
自信、自尊、寬容、堅強
獨立美好,無懼時光!
做不被定義的“女性力量”,
愿你一生熱辣滾燙!